2014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试卷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答案

时间:2017-06-21 14:08:35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4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2. 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3. 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教育要求的遵循。
4. B【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
5. D【解析】略。
6. A【解析】课程的文本形式是指课程的书面表现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与教科书。
7. B【解析】略。
8. 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9. A【解析】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王老师讲解了岳飞的事迹,赞扬了岳飞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10. 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水平的重要标志。
11. C【解析】略。
12. C【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由声音而引起的身体感觉属于联觉现象。
13. B【解析】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14. A【解析】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小丽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说明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受到了倒摄抑制的影响。
15. D【解析】动机的强度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动机与问题解决的关系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6. A【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17. B【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近发展区。
18. 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19. D【解析】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0. C【解析】利用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21. 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即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
二、辨析题
22.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可见,德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直观教学是指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运用直观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更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内容。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4.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但是,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而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25.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在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得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如果它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成为破坏性的力量。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27.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9. (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几大类。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很好的外界条件。
(3)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能够加速个体的发展,开发个体的才能和发展个体的个性。尼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帮助。这为他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起到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尼克能够克服自身缺陷,取得巨大成就根本的因素是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这体现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1. (1)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①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影响,这种状态称为零迁移,它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材料中,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等现象体现了正迁移。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体现了负迁移。
②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材料中,学生描述的迁移过程,都是先学习的活动对后学习活动的影响,因此都属于顺向迁移。
(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②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第一,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第二,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第三,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第四,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④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